经过昨日的雨水冲刷,迎来了今天的微风轻拂,薄雾飘渺的秋日。2018年10月16日是我们景德镇陶瓷大学陶艺实训与鉴赏高级研修班开班的第二天。在班主任丁易名老师带领下,我们来到了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参观。让同学们了解了景德镇千年瓷都的前世今生,受中国陶瓷文化的博大魅力。
据《浮梁县志》记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这是有关景德镇陶瓷始烧年代最早的文献记载。瓷的出现经历了漫长岁月进化过程,随着窑炉结构的改进、烧成温度的提高以及原料的拣选、施釉技术的发明,瓷文化的胚胎徐徐萌动,东汉中晚期。烧出成熟青瓷,终于摆脱了原始状态。这些琳琅满目的藏品让同学们看的目不转睛,不禁感叹中国陶瓷的诱人魅力。
展馆部分收藏作品:
下午同学们跟随班主任丁易名老师来到了景德镇陶瓷泰斗张松茂艺术馆参观。张松茂先生出生于1937年,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等荣誉,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张松茂先生功底深厚,技法全面,是景德镇陶瓷美术界公认的全能画师。他擅长人物、山水、花鸟等以中国画为主的陶瓷彩绘艺术,尤攻釉上粉彩。他师法自然、坚持写生、艺趣广泛、造诣精深,达到了“集众家之长,成家之法”的艺术境界。同学们不仅仅被张松茂先生的作品吸引,还为张先生的这种一生为艺术献身的精神所动容。当然大家也以张松茂先生和夫人徐亚凤大师的相知、相伴、相守、相濡以沫的爱情所感动!
张松茂老师作品欣赏:
欣赏完张松茂老师的高雅艺术,接下来我们来到了现代制瓷工厂——“玉柏陶瓷”,在讲解员细心的讲解下,同学们了解了现代制瓷的相关工艺,深深体会到制瓷的不易,每一件瓷器都是历经了非常严谨的制作工序,才最终完美的呈现在我们面前。工厂的老师傅耐心的给我们演示每一道工序,讲解工序的要求和细节,同学们都赞叹不已,收获满满,真可谓是不虚此行啊!
晚间7点30分讲座准时开始。今天高研班班主任丁易名老师给我们开讲。讲座的主题是中国各地瓷区艺术陶瓷特点。主要是对各瓷区及各瓷区有代表性的艺术家的相关研究。重点给大家介绍了一下景德镇有关陶瓷方面的问题。2000多年制瓷文化和技艺的深厚积淀也为景德镇奠定了举世公认的瓷都地位,是世界公认最当之无愧的瓷都。经过丁易名老师的详细讲解,让同学们对景德镇,对瓷都有了更深的了解。
【学员日志】
今天上午,总算没有下雨了,雾蒙蒙的天气,好像预示着太阳就要出来了,果真是午后阳光便撒向大地,晚饭时,一轮弯月已挂在半空,时影时现。
今天上午参观了中国陶瓷博物馆,发现陶瓷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文化组成部分,是多么的博大精深,并且文化深厚。下午参观了张松茂艺术馆和玉柏陶瓷。晚上通过丁老师的讲座,对景德镇的陶瓷有了一个更为全面的了解。
中国陶瓷博物馆更像是一个陶瓷装饰博物馆,整个博物馆将整个陶瓷装饰这历史长河一一呈现在我们面前。
从商代的彩陶罐到元代的青花梅瓶,从明代的斗彩鸡缸杯到民国的瓷板画,无一不是展现了陶瓷装饰工艺的美轮美奂。对器型的工艺演化并没有做更多的注释。
瓷器的装饰,离不开国画的功底,不管是工笔还是写意,都和瓷器融为一体,尽善尽美。
蒋金明于景德镇
紧张的学习生活真是充满情趣与神秘,因为我们高研班的导师丁易名导师的所有课程都在他的脑袋里,我们每天早上一睁眼就在期待每天的课程了。
清晨我们首先来到了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青山环绕,风景秀丽,秋日阳光里的场馆显得肃穆、大气,跟随着讲解员的脚步,我们一同进入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历史长河。在观赏的过程中,越发的感受到刘乐君教授昨晚说的,先听了她的课,再去看博物馆的器物,是我们的福气。由于她昨晚的讲解,在博物馆内,我看到了很多她讲解的内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她给我们传授的知识更加充盈。仔仔细细观察了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元青花缠枝牡丹纹梅瓶。梅瓶小口,丰肩,收腹,器身至上而下绘五层纹饰。肩上覆莲瓣纹,内绘八宝纹,腹部绘缠枝牡丹,下腹绘仰莲瓣纹。整件器物层次多,纹饰满,釉色青白,青花发色浓郁。看过实物,就越来越想学习青花的技艺,感受这份美好。十分幸运的是我们还赶上了九谷烧的一个展览,通过研究得知,九谷烧历史悠久,吸收并完整保留了中国明代传入日本的彩绘瓷器技艺,技法精湛,精益求精!
下午我们又参观了张松茂和徐亚凤大师的作品展览馆,我们不仅惊叹于他们二人的作品数量之多,创作热情之高,活到老画到老,也为他们二老青梅竹马的爱情故事所感动,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景德镇这个神秘而又历史悠久的城市,每天都能带给我们不同的感觉,越来越发喜欢这里,想要更深的去了解它的奥秘。
山东济南何聪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