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宣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一曲周杰伦的《青花瓷》带大家进入今天的课程主题。2018年10月17日是我们景德镇陶瓷大学陶艺实训与鉴赏高级研修班开班的第三天,为同学们授课的是景德镇陶瓷大学资深教授杨冰老师,今天讲座的主题是——青花▪陶瓷装饰材料应用。杨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了青花的历史发展过程和各朝代的青花瓷特点。重点介绍了现代青花的发展、代表人物、作品以及青花的绘制过程。
休息期间杨冰老师邀请同学们参观了她的作品的衍生品展示空间——大千集及杨冰老师的家里的展览作品,青花作品之多,玲琅满目,很是壮观。
下午2;00杨冰老师带领同学们开始了青花绘画实训课程,杨老师亲自示范了青花彩绘,从颜料调配使用到用笔、构图、装饰技法等方面的亲自示范,让同学们对青花绘画有了一个更深的印象。之后同学们自己青花创作,通过自己亲自操作,同学们体会到了青花绘画制作的过程和其中的艰辛与乐趣,看到自己的大作出炉,大家都很开心。
杨冰老师作品示范
同学们忘我的创作:
部分高研班同学作品
晚间8.00整讲座准时开始,很荣幸邀请到景德镇陶瓷大学张景辉教授主讲,讲座主题:寻找自我艺术坐标,张老师从陶艺的兴起和发展,到当代陶艺的现状都有一个深入的讲解,最后老师通过自己的作品深入的分析自己创作的发展过程,和同学们分享各种自己的独门技法,让同学们收获颇多,讲座很精彩,高潮迭起,掌声不断,现场气氛非常热烈。
张景辉老师作品赏析
【学员日志】
秋高气爽,白天还是艳阳高照,入夜已秋意浓浓,凉意浓浓。
今天整个白天的学习都与青花有关,上午是初识青花和参观杨冰大师的工作室,一个真正集创作、展示、生活的温馨小屋。晚上张景辉老师的讲座更是如勾勒青花般潇洒。
云南有浓浓的青花情节,大理白族民居、纳西族名族服、扎染都和青花瓷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除此之外,云南还有大量少数民族女性的服饰都与青白为主色调。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一首《青花瓷》也是我最喜欢的歌曲之一,所以怀着激动的心情,好像还没怎么学习,一天就过去了。
“宣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你的美一缕飘散。”本以为画青花可以像歌词唱的那样潇洒飘逸,但当自己手执画笔,桌上放上青花料,面对白瓷胎时,才发现自己是不知所措的。
晚上课程更像一个哲学课,一个深埋在青花中哲学故事。“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成功的作品如同青花般,需千锤百炼,潇洒飘逸的背后是无数次重复与思考,是无数次的打碎从来,最终等来了“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
与青花相伴真好。入夜微凉,蒋金明于景德镇。
蒋金明
2018年10月17日
上午由景德镇陶瓷大学资深教授杨冰老师为我们第九期学员授课,课程内容紧紧围绕着青花的发展和历史展开,并以现代青花艺术家创作的作品展开分析。杨冰教授的青花陶瓷作品,让人耳目一新,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了艺术传统与创新契合,中国水墨韵味与西方构成思维的完美结合,在青与白的韵律和节奏之中缔造了独特地青花陶瓷艺术。
下午杨冰教授亲自示范作青花瓷画,杨老师以简练的笔墨,将理性的线条和块面巧妙的结合,画面丰富灵动,画中的鱼儿栩栩如生,让我近距离地感受到传统水墨画中的笔韵转化到青花艺术当中。稍后,我们学员第一次尝试如何用青花材料作画。绘制过程激发了学员们的浓厚学习兴趣,积极探讨青花绘制技法如何运用,并不时对中国文化由衷的赞叹。
晚上张景辉教授给我们带来一堂寻找自我艺术坐标的精彩课程,张教授其人自带一种潇洒气质,让人在言语中察觉到他对人、对事的看法的一种通透。张老师结合自己作品,一一阐述如何从历史文化中汲取创作的营养,将作品变为历史的承载与记忆的载体,通过自己独特的陶瓷创作艺术语言,将其对人类的思考融入作品中,达到了人与自然的完美融合。
赵浩杰
2018年10月17日